Ecole Decroly是法國一所公立科硏學校,於1945年建校。當時正值戰後揭起一片新教育潮,辦學宗旨是按Ovide Decroly (1971-1932) 的教育理念。Ovide Decroly是一位比利時神經腦科醫生。他的教育理念是基於科學硏究,理論與實踐互動。他認為學校不單是傳授知識的地方,還是透過校園生活教曉孩子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。 所有校園活動重視孩子個性、興趣及全人發展。
該校教育理念具體實施如下:
l
- 幼稚園至初中,每級一班共十二班。是法國唯一的一條龍學校。
- 一星期四天上課(星期三休息)。星期六上午是工作坊,由家長自願主持,孩子自選參與。內容包括烹餁、維修單車、織毛衣、瑜珈等。
- 老師校長共同參與,職能不一但權力均衡。
- 校門常開,家長可以陪同孩子至課室,隨時跟老師溝通或與其他家長閒談。
- 幼稚園及小學是班老師制,即一個老師教所有科目。
- 課程根據國家框架,但設計是跨學科及項目實踐為主,教師自主課程內容。
- 沒有規定校服,但孩子沒有穿得爭姸鬥麗。
- 小學及初中午飯後在鄰近森林活動一小時。
- 幼稚園及小學沒有測驗考試。
- 不鼓勵競爭,沒有打分及排名,年終報告詳細列出孩子每項學習進度。
- 幼稚園及小學沒有家課,國家也規定小學不能做家課。
- 鼓勵看書,幼稚園每週往校內圖書館一趟自由看書,可借書回家。
- 幼稚園高班起每週一節游泳課。
- 課室裝置靈活,方便收藏、展示或待用,孩子可直接取得器材物料。桌椅容易搬動,方便小組或全班活動,牆壁反映校園生活。
- 處處都是課堂。包括廚房、花園、田地、博物館、展覽等。
- 每年一次全班旅行,名為綠色課堂,孩子從幼稚園低班起便離開父母四天。地點接近大自然如農場、深山、海邊。
- 老師跟學生自己做蛋糕,慶祝孩子生日。
- 每班都有種疏果及飼養小動物,這樣小孩學曉尊重大自然以及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共處。
- 家教會一年舉辦三次賣物會,籌得經費協助有需要學生作綠色課堂旅費。當天也是老師及同學展示學習成果的開放日。
- 免學費
以下是九三年離校生回答「當我離開時⋯⋯」,是零七年做的訪問。
「當我離開時,人生中第一次拿到默書成績單祇有4 分,滿分是20分。但我很快注意到我曉得學習。適應新的要求並沒有多大困難,但做硏究及探索的樂趣變得罕有,幸好當我成為人類學家後便能重尋此樂趣。」
「當我離開時,我安然地繼續我的學業。」
「當我離開時,我知道我要在大海中繼續前行,有時會遇到困難,不過我曉得在大風浪中掌舵。」
「當我離開時,確實很困難,我感覺很怪,有點迷失⋯⋯但我也發覺Decroly
所給我的一切⋯⋯有關學業,由其是個人。」
「當我離開時,我非常好奇要看其他地方是如何。起初時我感覺印象深刻及一點兒荒謬,但後期印象不再深刻,但感覺非常荒謬。至今我也不明所以。」
作為該校家長的我也說一下生活實況,我的兩個女兒(五歲及八歲)很喜歡上學,每天放學回家,拋下書包便是玩。玩什麼?玩公仔、畫畫、唱歌跳舞、玩泥膠、自拍影片、看書、做小吃等,當然也少不了爭玩具吵架。而我最深感受便是家長教師學生互相信任。